close

翡翠中稀有的紅翡、 黃翡是如何生成的呢?
檢測中碰到翡色翡翠顏色的一些檢測問題,如是否是天然、火燒或其它方法處理(如浸色蠟、作假色),先要對天然翡色的成因、特點有研究,再根據成因和顏色特征來區分天然、火燒或其它處理方法。

1. 翡(紅、黃)色料的產出情況

翡翠階地礦床礫石層的分帶性明顯,不同的埋藏層位,顯示不同的顏色,同時也反映到相應的翡翠皮殼顏色上來。根據礫石層顏色的不同,結合相應層位翡翠礫石皮殼顏色特征的不同,從上到下可將翡翠階地礦床劃分大致劃分為三層,其中有上至下第一第二層為翡色料產出層:
第一層:黃色礫石層,位於近表層土壤層下部,主要產出包括黃沙皮、白鹽沙皮等翡翠礫石,礫石皮層較厚,用手觸摸沙感明顯,常顯示水翻沙特征;
黃色礫石層,位於潛水面以上接近地表層位,受上部包氣帶水作用,氧化淋濾作用較強,使翡翠礫石表層硬玉等礦物產生碎裂、分解,形成較厚的氧化皮層,皮層質地疏松,砂感強烈,顯示黃色~黃褐色或淺灰白色,出現黃沙皮殼、白鹽沙皮殼等淺色皮殼。該礫石層為氧化淋濾層。
第二層:紅色礫石層:主要產出紅皮殼翡翠,皮層相對要薄,顯示紅色~紅褐色特征,鐵質明顯富集;
紅色礫石層接近潛水面的上部,受下部包氣帶水作用,氧化作用相對要弱,屬於氧化富集區,由於上層氧化淋濾的Fe2O3等氧化物質在該層位的沉澱富集,導致翡翠皮層比較富集Fe2O3等氧化物質,從而出現褐紅色的紅沙皮殼。該礫石層為氧化富集層,也屬氧化性的水/岩反應作用。

2. 成因

翡(紅、黃)色,屬於次生成因,由赤鐵礦(紅色) 和主要呈膠體狀的褐鐵礦Fe203·nH2O(黃、黃褐色)致色的。生於翡翠結晶作用之後,是原生翡翠在地表的氧化和水解作用的結果,常見黃色和紅色及油青色。有兩種機制:一是氧化鐵機械滲入機制。沿裂隙滲入翡翠內部的氧化鐵,往往形成黃色鐵染,對原生色起了破壞作用;沿粗大礦物晶體顆粒間滲入氧化鐵,形成了在靠近表皮處以褐鐵礦為主的黃霧,在靠內部以赤鐵礦為主的紅霧。二是次生氧化機制,含Fe較高的硬玉在風化作用下Fe2+被氧化、淋濾析出,使翡翠中Fe3+含量增加,呈現暗綠色增加於原來的顏色之上,隨著析出的鐵質增多,綠色變濃,透明度增加,即形成了油青色翡翠。

3. 顏色分布及特點

由其成因可知翡色翡翠為次生成因,常見翡翠水石和部分半山半水的毛料中,從毛料的部位上由外到內劃分:皮→霧→肉,顏色分布通常為:黃→褐紅→原生色。
翡色在翡翠中有一定的特點:a.從原料中我們可以看到皮、霧、肉的界限一般很清晰,同樣,次生色和原生色之間的界限也明顯;b.從透明度上對比,我們可以看到,相同的料,由於翡色的部位膠結物的充填作用,透明度要比原生色的部位要好;c.從皮肉或霧肉交接部位,放大觀察可以看到翡色呈絲片狀分布於原生色中,所以整體上翡色也是呈“浸染狀”分布的。

arrow
arrow

    優然翡翠珠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